“电梯装好了,大家再也不用走楼梯上下楼了!”近日,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桂巷新村30号加装电梯项目正式竣工,本次加梯项目的“领头人”——84岁的冯福明老先生,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竣工仪式现场,亲自见证这一美好时刻。意外的是,除了本楼住户,竣工仪式现场也有其他楼栋的居民慕名而来,要求一同体验新电梯。原来,虽然桂巷新村30号并不是小区内首栋完成加梯的老楼房,但凭着“双开门”的独特方案和几乎缩短一半的施工速度,成为小区内家喻户晓的“明星楼”。 个性化定制电梯方案 桂巷新村位于曹杨新村街道的桂杨园居民区内,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初,拥有着十几栋多层住宅楼。然而,即将进入“不惑”之年的桂巷新村中,40%住户是60岁以上老年人,加装电梯俨然成为解决社区老人出行难、上楼难的最大需求。
截至目前,桂杨园居民区已有3栋老楼房完成了加装电梯,其中就包含了刚刚竣工的桂巷新村30号。但从外观上看,桂巷新村30号却在一楼比其他完成加装的楼房,多了一个通道口。这是小区居民与加梯公司商量后,为桂巷新村30号量身定制的“S形双开门”电梯方案设计的。 加梯小组在前期征询意见时了解到,一楼住户普遍觉得加梯对自己没什么好处,通道口正对着自家的门,电梯一装上,来来往往的人很多,容易“泄漏”隐私。为让一楼住户生活不受加梯的影响,同时兼顾其他楼层居民的利益,加梯小组与三菱电梯公司经过多次沟通,最终设计出这样一套独特的方案——建成后的电梯采用西进东出方式,保留原先东面大门,一楼居民的日常采光和通行就不受“干扰”。
在西面新开一扇门,作为一楼电梯的入口,电梯也是“双开门”,居民搭乘电梯到达其他楼层后,则从东面的电梯门进出,巧妙避开西面的楼梯口,一出电梯门就是平地走廊,也不用担心从楼梯摔落的风险。 补贴用于后续的维护 早在去年6月,老党员楼组长冯福明就萌发加装电梯的想法。“别人能装,阿拉一定也能装!”他开始组建加梯小组,没想到刚招募就一呼百应,第一次征询就得到了五分之三住户的支持。然而,方案基本敲定了,但这样的设计可谓曹杨辖区乃至普陀区第一家,在居民眼里,电梯公司提供的设计图纸就犹如“天书”般复杂难懂。冯老立即从家里搬出一沓瓦楞纸、几把手工刀,花了两天两夜,赶制出了一个电梯模型。“侬看,一楼电梯往这走,二楼侬再从这边出,不就不搭界了吗?”在冯老的演示与讲解下,居民们一下就明白了“S形双开门”电梯的运行原理,纷纷为冯老竖起大拇指:“真灵光!侬真厉害呀!” 考虑到电梯以后长期维护的不易,加梯小组协商提议本次加梯由居民全额出资,将政府补贴的费用用于电梯后续的维护,这样一来,电梯就有了长久维护的可能。但406室的住户在经济方面较为拮据,看到电梯报价后,担心自己一下子拿不出这些钱。
加梯小组想到给电梯公司付款是按四期付的,该住户也可以“分期付款”,本着“有事大家帮”的原则,邻里们也纷纷表示理解。该住户坦然接受了这个提议。 与其他楼栋相比,桂巷新村30号楼的电梯加装工作是曹杨辖区内效率最高、速度最快的,从前期的筹备工作到竣工只用了近4个月。 本报记者 江跃中
本文来源:新民晚报